从“一人食”转为“团圆宴”,预制菜年菜销售提前进高峰******
金汤佛跳墙、鲍鱼花胶鸡、老北京羊蝎子、海南椰子鸡……春节前夕,预制菜年菜提前进入销售高峰。
由于春节返乡、出行人员增多,人口流动加大,给预制菜企业备货带来不小难度,但也加大了“回家吃年夜饭”的消费需求,预制菜年菜的主题从以往的“一人食”“小家庭餐”转变为“团圆宴”“整席解决方案”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入局者增多、竞争强度加大,口味还原度、菜品品质被视为预制菜行业的竞争关键。伴随消费者对预制菜认知度和主动性的提高,C端预制菜的占比在不断提升,市场品牌化趋势初现。
销售高峰提前开启
“今年年夜饭预制菜市场的一大特点是启动时间早,各大平台普遍在2022年12月中旬开始设置年货场。我们发现,很多消费者提前规划过年安排,预制菜消费比平台和渠道更早、更积极。”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告诉新京报记者,以往年夜饭预订高峰一般出现在春节前一个星期,今年则提前了半个多月。
2023年1月初,叮咚买菜就迎来年夜饭预制菜预订的首个高峰,相关菜品销量增长500%。其在平台上推出“年夜饭预制菜”预订专区,消费者可以买到主打家乡味道的“八大碗”系列,主打高端品质的海鲜预制菜,还有平台联名各地知名餐厅推出的“年夜饭套餐送到家”系列。其中“八大碗”系列上线仅半个月销量已突破10万份,餐厅联名款年夜饭一周内被抢订8000桌,避风塘炒面包蟹一天订出5000多份。
抢占预制菜年货市场的还有沃尔玛。2022年12月,沃尔玛发布“南北名店招牌菜”整席解决方案推出70余款预制菜品,既有经典名菜佛跳墙、猪肚鸡、松鼠桂鱼,也有地方特色代表菜如夫妻肺片等。截至2023年1月12日,沃尔玛预制菜品销量增长80%,近期增速更达到110%。
养殖企业、肉制品企业、餐饮企业、速冻企业等也在加紧布局春节预制菜市场。
主打B端市场的“速冻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发力预制菜C端市场,推出岑夫子、千味解忧炸货铺、纳百味3个子品牌。速冻食品初创品牌理象国在2022年11月底推出金汤佛跳墙、鲍鱼花胶鸡礼盒。生猪养殖上市企业唐人神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研发出数十种预制菜新品,并组建了研发和销售团队。龙大美食近期回应投资者称,公司有超百款预制菜产品,将依托山东、上海、四川三大研发中心向预制菜龙头目标迈进。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北京华冠、永辉、盒马等超市均已设置预制菜销售专区或专柜,消费者可以买到旺顺阁的剁椒鱼头、贾国龙的蒙古奶酪饼、正大易厨的胡椒猪肚鸡、福成股份的小炒黄牛肉、国联水产的香辣蟹钳、潭牛的海南椰子鸡,也可以买到星龙港的佛跳墙、佬广食品的鲍鱼花胶鸡、合聚合福的老北京羊蝎子等大分量盆菜礼盒。小包装预制菜售价多在15元—40元不等,礼盒装价格低则59.9元,高则接近300元。
从“一人食”到“团圆宴”
欧厚喜告诉新京报记者,春节是预制菜重要的消费场景,预制菜年夜饭也是每个品牌节前主推的品类。与日常预制菜销售不同,年夜饭预制菜多为定量生产,价格带也会随菜品品质和种类有所调整。今年过年人员流动加大,供应链有时不稳定,备货难度系数有所提升。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随着“乙类乙管”措施、返乡人员增多,兔年春节各大品牌预制菜年菜的主题设置,已从前两年的“就地过年”“一人食”“小家庭装”转变为“团圆宴”“整席解决方案”等,并将此作为突破菜品同质化的创新点。此外,提升产品品质、与知名餐企IP联名等,也是预制菜企业的主要发力点。
“过年吃团圆饭是中国人历来的习俗,预制菜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简单快捷地吃遍五湖四海。”理象国方面称,预制菜年菜的研发更注重分享属性以及过年的一些习俗,包装设计会以喜庆的红色居多,定位是“让家人能轻松搞定的压轴大菜。”
沃尔玛中国高级副总裁兼大卖场首席采购官祝骏表示,沃尔玛之所以提出“整席解决方案”,是因为目前预制菜行业品牌量级参差不齐,选品思路也不一样,有些品牌只提供一两道菜,有些把火腿、香肠、卤味等都算作预制菜。对顾客来说,选择太多反而没有聚焦,整席解决方案在如今的预制菜市场是比较创新的做法。
对于预制菜企业联名知名餐饮IP,一位不具名的预制菜企业负责人认为,“这种合作更多是想利用餐饮老字号的影响力带动预制菜销售,但今年很多平台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利用预制菜提升餐饮品牌的市占率。很多餐厅老板担心预制菜还原度高会把线下客户抢走,甚至要求降低预制菜的品质和口味,但事实证明,还原度高、品质好的预制菜销量反而更好。”
从目前企业反馈来看,品质已成为预制菜行业竞争的关键点。理象国认为,如今预制菜品牌繁多,摆脱产品同质化成为难题。随着赛道入局者越来越多,行业标准也将越来越高,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就要加大对产品和品牌的投入,做出更好吃、更高品质、更有特色的产品。
欧厚喜也认为,“竞争时刻都在,竞争大小跟赛道大小没有关系,企业做好自己才有进步空间和更多可能性。过去几年,人们对预制菜的品牌化感受不强烈,但这几年随着消费习惯的养成,品牌化已经开始出现,企业要把品质和口味做得更好。”
C端预制菜占比提升
国海证券研报显示,日本预制菜市场to B端与to C端的比例是6:4,但在国内,这一比例约为8:2,中餐企业依然是国内预制菜的最主要销售渠道。不过据部分预制菜工厂透露,C端预制菜的占比在不断提升,部分品牌在B端和C端的销售比例已达到持平状态。
京东超市联合蓝鲨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2预制菜年度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将达到万亿级别。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连续10年保持增长,截至2022年底,共有6.4万家相关企业。在京东超市,2022年有超过400家预制菜品牌销售2000多种预制菜,成交额增速达160%。
各类预制菜品中,“招牌菜”过去一年为京东超市贡献了更多收入,其中佛跳墙、猪肚鸡、牛大骨等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90%。对于规格更大、原料更贵、工艺更复杂的菜品,消费者更愿意承受的价格范围在50元—60元。消费人群方面,2022年有62%的预制菜消费者来自一二线城市;已婚人士占74%,其中女性占比55%;31岁—41岁年龄段人群占比最高,达到46.1%。
另据盒马调研,“在家吃年夜饭”仍是春节主流,有五成以上用户会使用预制菜。2022年,盒马工坊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5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年夜饭主导者,预制菜成为较优选择。数据显示,“自己做+买一部分预制菜”的受访者比例为32%,享受动手料理食材的乐趣又能吃上硬菜;有21%的消费者会直接选择套餐礼盒,多为送礼或最大程度减少做菜负担和失败风险。
搭建中国—东盟交流的“艺术丝绸之路”******
▲ 2022中国—东盟音乐周开幕表演——大型交响合唱《丝路远航》 广西艺术学院供图
2022中国—东盟音乐周:
搭建中国—东盟交流的“艺术丝绸之路”
本报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
8场精品音乐会、4场学术高峰论坛、4场中外专家学术讲座,中国与东盟音乐元素交融……日前,2022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作为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的正式会员,中国—东盟音乐周以“中国·民族·东盟·超越”为宗旨,以民族性、国际性为特色,在一周里呈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一流的音乐作品,展现了各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音乐魅力,推动了各国艺术家的交流互动,也搭建起中国与东盟国家民间交流的“艺术丝绸之路”。
多年沉淀
国际声誉越来越高
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的中国—东盟音乐周首创于2012年,正如广西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蔡昌卓所说,中国—东盟音乐周经过多年沉淀,已经成为一项大型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平台,是挖掘新作品、培养新音乐人才、扩大新听众的重要力量,在国际音乐界拥有较高的声誉。
由广西艺术学院出品的大型交响合唱《丝路远航》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为观众带来一场中华文明与异域风情相互交融的交响合唱视听盛宴,也拉开了2022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序幕。2022中国—东盟音乐周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国际国内联通的方式举办,在5天里,相继举办了交响乐作品音乐会、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武汉钢琴三重奏》专场音乐会、甘美兰音乐专场音乐会等活动,参演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具有极高的演奏水平和学术价值,也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
本届音乐周还邀请了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的知名专家举办学术性讲座,并首次增加学术论文征集环节。“每届音乐周都会举办音乐展演、学术高峰论坛、大师讲座和音乐评论比赛等活动,助推新音乐的创作、表演和理论研究。”蔡昌卓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音乐周日益得到国内院校以及东盟各国音乐家的关注和认可,为推动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交流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广西故事发挥了积极作用。
艺术交融
区域音乐交流互鉴
每届中国—东盟音乐周期间举办的多场音乐会,都闪烁着鲜明的东盟元素。
本届音乐周期间,由广西艺术学院、印度尼西亚万隆国立艺术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甘美兰音乐专题音乐会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精彩上演。音乐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两地师生共同演绎,其中既有传统的印尼甘美兰音乐表演和广西民族特色音乐,也有在传统音乐基础上对民族音乐的新探索,中国和印尼民族音乐的美妙碰撞,让现场观众享受到一场别样的视听盛宴。
甘美兰是印尼最具特色的乐种,乐队编制包括铜排琴、吊锣、罐锣、吹管等。借助中国—东盟音乐周这一平台,广西艺术学院和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积极搭建与印尼音乐文化的交流通道,努力打造两国音乐共同发展的先锋样板。“此次甘美兰音乐专题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广西艺术学院与万隆国立艺术文化学院的交流与合作,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音乐领域的交融互通带来了新的契机。”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陶义美表示。
毗邻东盟,广西艺术学院一直牢牢把握这一地域优势,着力搭建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桥。通过音乐周平台,中国与东盟的优秀音乐家有了更为密切的交往。比如本届音乐周期间举办的中国与东南亚竹质乐器专场研讨会上,来自印尼万隆国立艺术文化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围绕竹质乐器的延伸性、再生性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立足东盟国家和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同时,中国—东盟音乐周从内容安排到形式呈现保持了多元并存与交流融合的鲜明特质。”广西艺术学院院长侯道辉说,音乐周为国内外音乐家、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和舞台呈现提供了对话与交流的宝贵平台,也为中国—东盟区域音乐文化的交流互通等作出贡献。
培育创新
不断推出新音乐、新人才
中国—东盟音乐周为广西本土优秀音乐和优秀人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在2022首届上海当代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上,由广西优秀青年作曲家钟峻程为笙与交响乐队所作的《山里的苗寨》进行了世界首演。钟峻程作为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创始人之一,正是音乐周力推本土优秀人才的缩影。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蔡央回顾了中国—东盟音乐周这些年来的发展。他说,音乐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创作水平上去了,优秀作曲家的作品也能越来越多地“走出去”。从广西艺术学院走出的钟峻程等年轻作曲家,不断创作推出新作品,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创作水平。
作为本届音乐周开幕表演,由蔡央指挥的《丝路远航》同样引发广泛关注。《丝路远航》是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2022—2024年)扶持项目作品,汇聚了广西艺术学院老中青三代作曲家、词作家以及学院师生的心血和努力。
中国—东盟音乐周与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周、杭州现代音乐节共同组成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及新音乐作品展演的四大平台,中国和世界各国顶尖音乐家借助这些平台推出众多新音乐作品。蔡昌卓说,中国—东盟音乐周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结构模式,不仅为广西艺术学院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开展教育实践搭建广阔平台,也为推广现代音乐和助力青年音乐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